子集單元

以水岸為舞台

#聚光燈下
#視覺藝術

聽著在台南運河邊長大的水岸藝術節藝術總監李維睦老師,訴說運河的美麗與哀愁時,我們隨著他的記憶一起走進水岸,從最早期的清澈可釣魚抓螃蟹的海水,變成受污染很嚴重的臭水溝的轉折,從歷史講到產業與文化… 我們一點一滴的認識這個水域,也許我們該為慢慢清澈的運河做些什麼。

座落在水岸邊的水色藝術團隊,三年前便開始以自身力量舉辦藝術節,他們從議題出發,廣邀不同背景的藝術工作者製作作品,這一屆尤其特別的是,作品真的下水了,而這些承載作品的木船都是由民眾親手打造的!我們從十五組藝術團隊中專訪三位創作者,有從事劇場設計的陳慧,她和林浩翰的《水上居酒屋》打造一個水上舞台與交流空間;藝術家莊惠琳則以生活中常見的媒材,塑造如夢般的《未拆封山水》;長年在土溝進行社區改造運動的陳昱良,裝置了一個滿是農村生活氛圍的《海岸第一排,台灣海峽帝寶》。

除了請藝術家打造水上作品,水色團隊也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讓大家親近水岸,比如綠化水岸環境、籌辦工作坊、開辦創意市集、舉辦戶外表演和音樂會,甚至還邀請風帆團隊讓民眾夜遊水岸,希望大家珍惜台南這個唯一可在市區親水的寶地。